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
關燈
小
中
大
有一種手法,叫做“溫水煮青蛙”。
張昭現在用的就是這個手段。他和王承裕兩人要是強行搞全國廢除衛所,反彈的壓力可想而知。而且,絕對會出問題。
因為,中國地域之大,民情之覆雜,絕對不能一言而概之。所以,我們的發言人會懟那些西方國家,你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國家,對我們十幾億人口的治理指手畫腳,誰給你的自信?
人口多寡,地理面積,這是治理中很重要的因素。有一句話叫做:量變引起質變。
而看不到這一點,治理一國就會出現問題。
其實,明朝歷史上有一個猛人幹過強行推進的事。張居正!
張閣老當年在福建試行一條鞭法後,立即就在全國推廣。再加一個考成法,硬是將他的改革推行下去,為明王朝續命五十年。青史留名,後世景仰。
但是,張昭這會兒可沒有張相公那麽牛逼:吾非相,乃攝也。他和王承裕只打算再搞一搞試點,沒想一口吃成個胖子。
徐光祚是聰明人,王承裕的觀點一拋出來,他就知道輿論會反轉。這事說到底還是武勳集團內部的事。只要張昭不激進,不瞎搞,文臣們肯定想試試。
呂紀先同樣是聰明人,所以他現在很頭疼,想了一會,道:“禦前也未必是李閣老一人說了算。咱們也組織人寫文章。”
朱鳳不看好這個辦法,道:“那有什麽用?你沒看這報紙後面寫的,三天一期,歡迎投稿。下一期的截止時間是四月四日下午六點。文章寫出來,哪裏有地方刊印呢?”
朱鳳的心情有點覆雜。其實,如果張昭沒有在西北立功,就算成國公府和他有些齷蹉,隨著時間的推移,總可以化解的。都在軍隊中混飯吃,擡頭不見低頭見。
而且,他爹成國公朱能很有可能會在張懋後接管五軍都督府的權力。
然而,張昭一飛沖天,因軍功被封新秦伯,而且很大的概率是弘治、正德兩朝帶兵的大將首選。
這個心結就變得麻煩了。
所以,成國公府的想法是,暗中將張昭打壓下去。但是,不見兔子不撒鷹。他是絕對不會當出頭鳥。
朱鳳這是明顯感覺要失敗,心裏憋著一口氣,提不起勁來。
呂紀先將報紙拍在圓桌上,厲聲道:“就在真理報上發。他要是敢不刊登。本官就彈劾他阻塞言路。總要叫天子收回成命。另外,還請世子盡快組建報社。”
徐光祚點點頭。他看得出這事的重要性。定國公府作為上公,自永樂朝之後就非常弱勢。他想要重振家門。
…
…
正午時分,和閣臣們商議了半天政務的弘治皇帝起身活動手腳,準備吃午飯。
四月初二,天空晴朗的如同一張藍紙,幾片薄薄的白雲緩緩的浮游著。
弘治皇帝在窗口眺望著天空片刻,忽而開口問道:“蕭敬,張昭搞出來的報紙呢,拿來給朕瞧瞧。”
蕭敬背微微弓著,侍立在暖閣中,從小太監手裏接過報紙,走到窗邊,雙手奉給弘治皇帝,介紹道:“張昭一共印了300份,宮裏皇爺這裏,小爺那裏都有送。內廷衙門亦都送到。外廷的官衙,他也都派人免費送過去。其餘的,都是拿來賣。兩文錢一張,早朝剛散就賣光。”
弘治皇帝禁不住笑起來,“他倒是會做生意啊!這叫什麽?他常說的打開市場銷路。”接過報紙,再問道:“他都依賴什麽渠道去賣報紙?”
蕭敬發自內心的笑著,道:“皇爺,你看報紙第四版,上面有介紹。”
弘治皇帝處理政務,他可是將報紙看完。張昭這一手玩的真是漂亮。誰想到他憑借著一份報紙,立即就將輿論反轉呢?由此可見報紙之威。
不單單呂紀先是聰明人,看到報紙在宣傳上的重要性。今日的形勢,蕭敬也看出來。
“哦?”
弘治皇帝挑挑眉頭,徑直翻到在上角標記著“4”的數字的那一版。上面果然註明真理報的銷售方式:以報童走街串巷銷售為主,背著土布書包,穿著統一制服的小孩便是報童。
報童們會在早上時往京中各衙門送報,沿途售賣。時間大約是早上六點到七點之間。
若是錯過報童們的銷售時間,可到以下地點購買。下面列的全部是陳記的白酒銷售店鋪,還有合作的京中各大酒樓。
弘治皇帝微笑著點點頭,掃一眼第二版、第三版的奏章摘抄,這是邸報的功能。隨口問道:“蕭敬,這六點、七點是怎麽回事?”
蕭敬站在弘治皇帝身側半米處,幾個小太監在暖閣門口伺候著。他恭敬的道:“皇爺,這是新軍營的計時方法。他們的工匠上下班,士卒訓練全是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法。早上六點對應的是卯正。張昭說,時間劃分的越精細,社會節奏就越快。”
弘治皇帝頷首,評價道:“他就喜歡搞些新奇的東西。”說完,翻著第一版的文章。稍微一看,就落到王承裕的文章上。
王承裕一代名儒,寫文章雖然沒有文壇盟主李東陽那麽牛逼,但是文章的邏輯性,結構性,都是一流水準。他用來說明廢除衛所的利弊,再搞試點的緣由、目的,那真是清晰明了。
遠比邸報上摘抄奏章裏的片段,以及眾人口口相傳要的消息要更準備,更具備說服力。
弘治皇帝看完之後,忍不住嘆道:“蕭敬,你說,要是大臣們的奏章都這樣寫,你們司禮監的工作時不時輕松許多?”
這是有感而發。明朝大臣的奏章,寫的明中期時,就像八股文一樣的格式。
其必然是會從儒家經典書籍中尋找出立論的根據,然後再來闡述論點。這用來搞工作,就非常扯淡。司禮監的工作就是幫皇帝提煉出奏章的核心意思,寫出來貼在奏章上。皇帝只看司禮監的貼文和內閣的票擬。
蕭敬躬身道:“皇爺,這終究是不同的。”
報紙上的文章是寫給讀書人看的,走的如今文壇提倡的“文必秦漢”的路數。字字用力,言之有物。
弘治皇帝笑一笑,沒看後面王華、梁儲、焦芳的文章,道:“報紙是早朝散朝前就送到宮中?”
蕭敬知道弘治皇帝問的什麽意思:內閣的三位先生看過沒有。答案是看過。因為散朝後,閣臣們會先回內閣,大約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才會來乾清宮議事。
“是的,皇爺!”
弘治皇帝微微一笑,“張昭這小家夥很有點本事啊。終究是把事情做成了。”
蕭敬趕緊舔道:“終究是皇爺慧眼識人。”
劉健、謝遷在禦前沒有反對,基本就是認同。換言之,在京師和天津衛廢除衛所之事已成定局。現在只是差一個確認流程而已。等王承裕的奏章走內閣票擬,再到宮中批紅,事情就會正式定下來。
弘治皇帝仰頭哈哈一笑,“你啊。走了,去皇後那邊用膳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張昭現在用的就是這個手段。他和王承裕兩人要是強行搞全國廢除衛所,反彈的壓力可想而知。而且,絕對會出問題。
因為,中國地域之大,民情之覆雜,絕對不能一言而概之。所以,我們的發言人會懟那些西方國家,你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國家,對我們十幾億人口的治理指手畫腳,誰給你的自信?
人口多寡,地理面積,這是治理中很重要的因素。有一句話叫做:量變引起質變。
而看不到這一點,治理一國就會出現問題。
其實,明朝歷史上有一個猛人幹過強行推進的事。張居正!
張閣老當年在福建試行一條鞭法後,立即就在全國推廣。再加一個考成法,硬是將他的改革推行下去,為明王朝續命五十年。青史留名,後世景仰。
但是,張昭這會兒可沒有張相公那麽牛逼:吾非相,乃攝也。他和王承裕只打算再搞一搞試點,沒想一口吃成個胖子。
徐光祚是聰明人,王承裕的觀點一拋出來,他就知道輿論會反轉。這事說到底還是武勳集團內部的事。只要張昭不激進,不瞎搞,文臣們肯定想試試。
呂紀先同樣是聰明人,所以他現在很頭疼,想了一會,道:“禦前也未必是李閣老一人說了算。咱們也組織人寫文章。”
朱鳳不看好這個辦法,道:“那有什麽用?你沒看這報紙後面寫的,三天一期,歡迎投稿。下一期的截止時間是四月四日下午六點。文章寫出來,哪裏有地方刊印呢?”
朱鳳的心情有點覆雜。其實,如果張昭沒有在西北立功,就算成國公府和他有些齷蹉,隨著時間的推移,總可以化解的。都在軍隊中混飯吃,擡頭不見低頭見。
而且,他爹成國公朱能很有可能會在張懋後接管五軍都督府的權力。
然而,張昭一飛沖天,因軍功被封新秦伯,而且很大的概率是弘治、正德兩朝帶兵的大將首選。
這個心結就變得麻煩了。
所以,成國公府的想法是,暗中將張昭打壓下去。但是,不見兔子不撒鷹。他是絕對不會當出頭鳥。
朱鳳這是明顯感覺要失敗,心裏憋著一口氣,提不起勁來。
呂紀先將報紙拍在圓桌上,厲聲道:“就在真理報上發。他要是敢不刊登。本官就彈劾他阻塞言路。總要叫天子收回成命。另外,還請世子盡快組建報社。”
徐光祚點點頭。他看得出這事的重要性。定國公府作為上公,自永樂朝之後就非常弱勢。他想要重振家門。
…
…
正午時分,和閣臣們商議了半天政務的弘治皇帝起身活動手腳,準備吃午飯。
四月初二,天空晴朗的如同一張藍紙,幾片薄薄的白雲緩緩的浮游著。
弘治皇帝在窗口眺望著天空片刻,忽而開口問道:“蕭敬,張昭搞出來的報紙呢,拿來給朕瞧瞧。”
蕭敬背微微弓著,侍立在暖閣中,從小太監手裏接過報紙,走到窗邊,雙手奉給弘治皇帝,介紹道:“張昭一共印了300份,宮裏皇爺這裏,小爺那裏都有送。內廷衙門亦都送到。外廷的官衙,他也都派人免費送過去。其餘的,都是拿來賣。兩文錢一張,早朝剛散就賣光。”
弘治皇帝禁不住笑起來,“他倒是會做生意啊!這叫什麽?他常說的打開市場銷路。”接過報紙,再問道:“他都依賴什麽渠道去賣報紙?”
蕭敬發自內心的笑著,道:“皇爺,你看報紙第四版,上面有介紹。”
弘治皇帝處理政務,他可是將報紙看完。張昭這一手玩的真是漂亮。誰想到他憑借著一份報紙,立即就將輿論反轉呢?由此可見報紙之威。
不單單呂紀先是聰明人,看到報紙在宣傳上的重要性。今日的形勢,蕭敬也看出來。
“哦?”
弘治皇帝挑挑眉頭,徑直翻到在上角標記著“4”的數字的那一版。上面果然註明真理報的銷售方式:以報童走街串巷銷售為主,背著土布書包,穿著統一制服的小孩便是報童。
報童們會在早上時往京中各衙門送報,沿途售賣。時間大約是早上六點到七點之間。
若是錯過報童們的銷售時間,可到以下地點購買。下面列的全部是陳記的白酒銷售店鋪,還有合作的京中各大酒樓。
弘治皇帝微笑著點點頭,掃一眼第二版、第三版的奏章摘抄,這是邸報的功能。隨口問道:“蕭敬,這六點、七點是怎麽回事?”
蕭敬站在弘治皇帝身側半米處,幾個小太監在暖閣門口伺候著。他恭敬的道:“皇爺,這是新軍營的計時方法。他們的工匠上下班,士卒訓練全是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法。早上六點對應的是卯正。張昭說,時間劃分的越精細,社會節奏就越快。”
弘治皇帝頷首,評價道:“他就喜歡搞些新奇的東西。”說完,翻著第一版的文章。稍微一看,就落到王承裕的文章上。
王承裕一代名儒,寫文章雖然沒有文壇盟主李東陽那麽牛逼,但是文章的邏輯性,結構性,都是一流水準。他用來說明廢除衛所的利弊,再搞試點的緣由、目的,那真是清晰明了。
遠比邸報上摘抄奏章裏的片段,以及眾人口口相傳要的消息要更準備,更具備說服力。
弘治皇帝看完之後,忍不住嘆道:“蕭敬,你說,要是大臣們的奏章都這樣寫,你們司禮監的工作時不時輕松許多?”
這是有感而發。明朝大臣的奏章,寫的明中期時,就像八股文一樣的格式。
其必然是會從儒家經典書籍中尋找出立論的根據,然後再來闡述論點。這用來搞工作,就非常扯淡。司禮監的工作就是幫皇帝提煉出奏章的核心意思,寫出來貼在奏章上。皇帝只看司禮監的貼文和內閣的票擬。
蕭敬躬身道:“皇爺,這終究是不同的。”
報紙上的文章是寫給讀書人看的,走的如今文壇提倡的“文必秦漢”的路數。字字用力,言之有物。
弘治皇帝笑一笑,沒看後面王華、梁儲、焦芳的文章,道:“報紙是早朝散朝前就送到宮中?”
蕭敬知道弘治皇帝問的什麽意思:內閣的三位先生看過沒有。答案是看過。因為散朝後,閣臣們會先回內閣,大約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才會來乾清宮議事。
“是的,皇爺!”
弘治皇帝微微一笑,“張昭這小家夥很有點本事啊。終究是把事情做成了。”
蕭敬趕緊舔道:“終究是皇爺慧眼識人。”
劉健、謝遷在禦前沒有反對,基本就是認同。換言之,在京師和天津衛廢除衛所之事已成定局。現在只是差一個確認流程而已。等王承裕的奏章走內閣票擬,再到宮中批紅,事情就會正式定下來。
弘治皇帝仰頭哈哈一笑,“你啊。走了,去皇後那邊用膳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